中国植物志
因网站整合,本页即将迁移至:www.iplant.cn/info/Balanophora laxiflora?t=z
意见建议 请 email: iplant@ibcas.ac.cn
FOC | FLPH | DCP | iPlant | admin    响应时间:0.19秒
疏花蛇菰
Balanophora laxiflora Hemsl.
中国植物志>> 第24卷 >> 蛇菰科 Balanophoraceae >> 蛇菰属 Balanophora

11. 疏花蛇菰 石上莲、山菠萝(广东),通天蜡烛(广西)。

Balanophora laxiflora Hemsl. in Journ. Linn. Soc. Bot. 26: 410, Pl. 9. 1894; Diels in Bot. Jahrb. 29: 307. 1901: Van Tiegh. in Ann. Sci. Nat. Bot. ser. 9. 6: 149. 1907; Harms in Engl. u. Prantl, Nat. Pflanzenfam. ed. 2. 16b.: 332. 1935.

草本,高10-20厘米,全株鲜红色至暗红色,有时转紫红色;根茎分枝,分枝近球形,长1-3厘米,宽1-2.5厘米,表面密被粗糙小斑点和明显淡黄白色星芒状皮孔;花茎长5-10厘米;鳞苞片椭圆状长圆形,顶端钝,互生,8-14枚,长2-2.5厘米,宽1-1.5厘米,基部几全包着花茎。花雌雄异株(序);雄花序圆柱状,长3-18厘米,宽0.5-2厘米,顶端渐尖;雄花近辐射对称,疏生于雄花序上,花被裂片通常5(有时4或6),近圆形,长2-3毫米,顶端尖或稍钝圆;聚药雄蕊近圆盘状,有时向两侧稍延展,中部呈脐状突起,直径4.5-6毫米,花药5枚,小药室10;无梗或近无梗;雌花序卵圆形至长圆状椭圆形,向顶端渐尖,长2-6厘米,宽0.8-2厘米;子房卵圆形,宽约0.5毫米,具细长的花柱和具短子房柄,聚生于附属体的基部附近;附属体棍棒状或倒圆锥尖状,顶端截平或顶端中部稍隆起,中部以下骤狭呈针尖状,长约1毫米。花期9-11月。

产于云南、四川、湖北(西部)、广西、广东、福建。生于海拔660-1700米密林中。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巫溪县。

全株入药,治痔疮、虚劳出血和腰痛等症。

据本种的原始记载:雄花5数,有时4或6数,花被裂片近圆形,而 B. Hansen(Dansk Bot. Ark. 28(1): 148-150, f. 40. 1972)有关本种的描述为:“雄花两侧对称,通常为6数,中瓣片(即上下花被裂片)2枚,顶端截形,两侧瓣片4枚,顶端锐尖,……有时为7-12 片……”。我们再把原记载的附图与其附图对照,二者差异更大,特别从根茎的形态构造来看,B. Hansen所指的 B. laxiflora Hemsl.,显然是穗花蛇菰,B. spicata Hayata,而不是本种。

知识共享: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禁止演绎 1988《中国植物志》第24卷 261页 PDF
中国植物志系统位置
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
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
原始花被亚纲 Archichlamydeae
蛇菰目 Balanophorales
蛇菰科 Balanophoraceae
蛇菰亚科 Subfam. Balanophoroideae
蛇菰属 Balanophora
蛇菰亚属 Subgen. Balanophora
扫一扫,在手机上继续查看
logo_frps
版权所有  ©  1959-2004  中国科学院《中国植物志》编委会  科学出版社
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(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)数字植物项目组
京ICP备13006946号-2         我有话要说